本文内容:
元宵節已過,“候鳥式”大遷徙仍在持續。作為世界工廠的珠三角地區,集聚了大量外來人口,他們年復一年地“節前還鄉,節後回歸”。有數據為證,全國333個地級區劃中,共有3地出現“人口倒掛”,即外來人口數量超過本地居民數量(戶籍人口數),它們都在珠三角地區,分別為東莞、深圳、中山。不過,最新數據顯示,珠三角外來人口占比在下降,而戶籍人口占比則在上升。2010年,珠三角常住人口中非戶籍人口占比為46.15%,到2014年則為44.34%,下降了1.81個百分點。專家分析認為,這一方面跟外來常住人口增長率下降有關,另一方面則跟珠三角地區著力調整人口結構,增加戶籍人口有關。“人口倒掛”減輕全國333個地級區劃中僅3地“人口倒掛”,為東莞、深圳、中山標準排名特邀研究員、國資委商業科技質量中心研究員羅天昊,較早前制作了一份排行榜,名為“2015年中國重點城市包容度排行榜”。在這份榜單中,東莞、深圳被稱為“最博大包容的城市”,兩市是榜上僅有的外來人口超過戶籍人口的城市。羅天昊認為,能否容納足夠的移民,不僅是一個城市開放度和包容度的體現,更是其有無強大社會自我更新能力的體現。記者梳理了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2015統計年鑒數據,到2014年末,全國333個地級區劃中,只有3地出現了“人口倒掛”,它們是東莞、深圳、中山。單就常住人口中非戶籍人口占比而論,佛山、廣州也排進全國排名前10。截至2014年末,東莞、深圳、中山凈輸入人口(常住人口減戶籍人口)占常住人口比例分別達77.06%、67.84%、51.12%。而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時,三地常住人口中非戶籍人口占比依次為77.44%、75.77%、51.99%。最近五年,三地非戶籍人口占比有所下降。就整個珠三角地區來說,2005年-2009年,常住人口中非戶籍人口占比從39.23%上升至44.66%,到2010年再度上升,達到46.15%,此後持續下降。到2014年末,非戶籍人口占比為44.34%。戶籍人口擴容深圳表現最為突出,4年間凈增86.73萬華南師範大學經濟學教授諶新民告訴羊城晚報記者,常住人口主要由戶籍人口與外來常住人口構成,近年來珠三角對外來人口需求降低和吸引力相對下降,導致外來常住人口增長率下降,這是珠三角地區外來人口占比持續下降的一個原因。截至2014年末,珠三角地區共有5763.38萬常住人口,其中戶籍人口3207.94萬人,分別增長146.99萬和183.37萬人。這意味著,珠三角常住人口中非戶籍人口負增長,2014年相較於2010年減少36.38萬人。珠三角外來人口占比下降,還跟珠三角地區各市調整人口結構,增加戶籍人口有關,其中以深圳表現最為突出。2010-2014年,深圳外來人口占比下降近8個百分點,這得益於深圳戶籍人口4年間凈增86.73萬人,高於2005-2009年的凈增數。近年來,深圳一直在提升戶籍人口比重上“做文章”。2011年,深圳把戶籍管理體制改革作為8個重點項目之一,提出以居住證為載體,以入戶積分參數為依據,建立非戶籍人口向戶籍人口轉變的合理門檻和常態信道。今年深圳“兩會”,深圳提出繼續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出臺實施進一步加強和完善人口服務管理的系列文件,增辟存量人口“居住+社保”入戶渠道,提高戶籍人口比重。深圳提出2016年,在冊戶籍人口達到405萬人。遇市民化挑戰城市化,首當其沖就是市民化,補上這一課,挑戰不小國家衛生計生委去年發布的《中國流動人口發展報告2015》顯示,2014年,流動人口在現居住地居住的平均時間超過3年,在現居住地居住3年及以上的占55%,居住5年及以上的占37%。上述報告指出,流動人口的居留穩定性增強,融入城市的願望強烈。“半數以上流動人口有今後在現居住地長期居留的意願,打算在現居住地繼續居住5年及以上的占56%。隨著在現居住地居住時間的增長,流動人口打算今後在本地長期居住的意願增強。”有學者撰文指出,傳統城鎮化的最大弊病就是只允許外來人口來城市打工就業,卻拒絕給予外來人口市民身份和基本公共服務。“當前,我們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首要任務,就是要盡快實現包括農民工在內的外來常住人口市民化。”“城市化,首當其沖就是市民化。”深圳市社科院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謝誌巋也認為,在社會改革發展的今天,城市化已經成為中國城市建設和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而市民化是其中的重要內容。中山大學教授林江認為,要補上外來人口市民化這一課,推進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挑戰並不小。之前有關部門測算,廣州在2020年前要實現150萬農民工市民化,財政投入需要近1500億。而有媒體統計,東莞很多政府補貼政策,往往設定了條件“東莞戶籍”,像905元免費婚檢孕檢;2580元唐氏基因篩查免費;產前地貧檢測最高全額補貼2549元等,算起來一個東莞戶口號稱“價值幾十萬”。專家聲音學界普遍認為,外來人口對流入地的經濟發展具有積極作用,一方面外來人口為流入地城市經濟提供了大量勞動力,另一方面他們在流入地要進行消費也有助於經濟增長。外來人口比例能反映一個城市對國內其他地區人口的吸引力及其開放程度,這也是一個城市競爭力的體現。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系講師李丁告訴記者,東莞、深圳、中山常住人口中非戶籍人口占比偏高,首先因為當地原有的戶籍人口基數不大,而隨著當地快速工業化,勞動密集型產業集聚,吸引了大量流動人口。“相對而言,珠三角吸引的外來人口以中低端勞動力為主,按原有戶籍政策,這部分人由非戶籍轉為戶籍有難度,所以導致當地人口倒掛。”人口倒掛,需要面對一些現實問題。李丁說:“在現有制度框架下,城市行政資源的配備,多是按照戶籍人口來配置,但城市實際需要管理的人口,遠遠超過戶籍人口,這就產生資源錯配問題。”李丁指出,珠三角外來人口占比持續下降,並不能一定說明珠三角吸引力下降了。“第一有可能是因為,珠三角地區近年實現轉型升級,勞動密集性產業比重下降,勞動力需求下降了;第二有可能是因為,珠三角地區已普遍實現了積分入戶等戶籍人口擴容政策,更多非戶籍人口轉為戶籍人口;第三可能是深圳等城市年輕人口居多,戶籍人口迎來生育高峰。” (本文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