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
古樸渾厚的馬家窯文化紅陶罐,線條流暢的漢代繭形壺,形制完整的唐代武士立俑,獨特雅致的宋代黑釉瓷,刻畫精細的清末至民國紫砂壺……長期在海外漂泊的796件套中國文物即將踏上“回家”路。 2019年3月23日,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意大利總理孔特共同見證下,中意雙方代表交換關於796件套中國流失文物藝術品返還的證書。這是近20年來最大規模的中國文物藝術品返還,開創了中意兩國文化遺產合作的新裏程,更為國際合作開展流失文物追索返還樹立了新的範例。 據介紹,2007年,意大利文物憲兵在本國文物市場查獲一批疑似非法流失的中國文物藝術品,隨即啟動國內司法審判程序。中國國家文物局得知相關信息後,立即對接意大利文化遺產主管部門,開展流失文物的追索返還工作。歷經10余年漫長追索,2019年年初,意大利法院最終作出向中方返還796件套文物藝術品的判決。 國家文物局博物館司社會文物處處長吳旻告訴記者,中方將立刻與意大利文物憲兵進行具體對接,啟動文物回運的相關工作。這次“回家”的796件套文物時間跨度長達5000年,上至新石器時代,下至明清民國時期,器物種類多樣,保存狀況較為完好,總體價值很高,是中國歷史各時期生產生活場景、精神生活面貌、文明發展進程的實物見證。 “今天是一個盛大的節日,796件套中國文物將返還給中國人民。我們期待中國國家博物館將在北京舉辦專題展覽,讓更多人看到這些珍貴文物。”意大利文化遺產和旅遊部部長阿爾貝托⋅博尼索利說。 除了此次具有突破性意義的文物返還,習近平主席此次訪意期間,中意雙方還簽署了多份有關文化遺產的合作文件,包括關於防止文物非法進出境的諒解備忘錄和關於世界文化遺產地結對的諒解備忘錄。 中意是文明古國,也是文物大國。作為擁有最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地的國家,雙方在文物保護修護以及打擊文物犯罪等領域保持長期合作。近年來,中意兩國在“一帶一路”合作框架下,在文物展覽、文物保護修復和文物國際合作中不斷擴大交流規模,提升合作水平。 “中意文化合作項目有很多,美術、雕塑、繪畫、電影、歌劇、芭蕾……通過‘文化絲綢之路’,我們向對方展示各自最精彩的一面。”博尼索利說。 近年來,面對中國流失海外文物復雜狀況,中國有關部門通過雙邊執法合作、外交談判、捐贈返還等多種方式,促成文物返還。圓明園鼠首兔首被法國皮諾家族歸還中國,流落異鄉的青銅“虎鎣”幾經波折終於回歸故土,美國返還361件套中國流失文物……一件件承載民族記憶的寶貴遺產相繼回家。 每一種文明都延續著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脈,需要薪火相傳、代代守護。留住文化根脈,守住民族之魂。這批796件套文物,喚起中華民族多彩的歷史記憶,更成為東西方文明交流的新佳話。 (本文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