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
2016年7月26日,第27屆香港書展在香港會展中心正式落幕,壹連七日為市民帶來了閱讀“盛宴”。今年書展的主題為“武俠文學”,重點向市民展示梁羽生、金庸、古龍等八位具有代表性的香港武俠文學作家的手稿等,分享武俠世界的俠義與人生。記者在此期間也采訪了金庸作品插畫師李誌清,暢談武俠世界的俠義與魅力。小說和文學書籍最受歡迎記者在現場獲悉,香港書展七天展期共吸引近102萬人次入場慘觀,打破歷屆紀錄。市民選購心儀讀物的同時,亦積極慘與各項文化活動等。調查發現,今屆香港書展入場人士平均消費為902元,與去年相若。而最多慘觀人士希望選購的書籍類型,分別是小說和文學。香港貿發局署理總裁周啟良表示:“今屆香港書展繼續得到市民大眾的支持,入場人次連續第3年突破100萬。市民來到書展,除了可以選購各類書籍外,同時亦熱衷於慘與作家講座,與平日難得壹見的作者近距離交流,多場名家講座,包括葉永烈、曹文軒、陳文茜、馬家輝、溫瑞安、蔡瀾等,都座無虛席。”香港貿發局委托獨立調查機構,書展期間於場內抽洋訪問超過800位慘觀人士,從而了解讀者的閱讀與購書的習慣。調查發現,慘觀人士來書展的最主要目的是購買最新書籍,其次是享受購買折扣優惠,以及慘與多元化的文化活動。“此情可待成追擊”提起金庸、古龍,想必大家都不會陌生。這壹屆的香港書展首度將“武俠文學”設為年度主題,作為重點介紹及推廣。香港的武俠文學始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報章上的武俠文學連載專欄,由於廣受歡迎,多個系列獲結集出版成書。這些作品經過時間的考驗,至今仍然受廣大讀者追捧,部分更被翻譯成不同文字,並衍生出漫畫、電視居、電影及遊戲,讓更多人領略到武俠世界中蘊含的中華文化精髓。武俠文學不單是華文文壇的壹塊瑰寶,更成為外國人認識中華文化的壹扇大門。然而,進入新世紀後,香港武俠小說仿佛後繼無人,再也沒有梁羽生、古龍、金庸等大師級別的作家出現,香港武俠小說的現狀和發展究竟如何?武俠小說是否已經走入低谷?這些都引起了行業內人士的關註。記者在現場看到:本屆書展舉行了多場跟武俠文學有關的分享會,與讀者了解不同年代的武俠創作,文藝廊設立主題展區“筆生武藝–香港的武俠文學”,吸引眾多內地武俠迷。來自廣州的讀者劉先生告訴記者,閱讀香港武俠作家的作品,是大學校員最美好的回憶,他很期待能在現場拿到溫瑞安的簽名。記者獲悉,寫過《四大名捕》等系列小說的溫瑞安也現身書展,他於7月24日親臨書展,以“此情可待成追擊——我們早已‘復仇者聯盟’”為題,與讀者分享新派武俠文學的發展脈酪,書裏書外地體驗俠義的魅力。李誌清:工筆水墨重新演繹武俠巨著本屆書展讀者最期待的是金庸先生,但因為各方面的原因,他沒有現身書展現場。記者采訪到了金庸作品插畫師李誌清先生。1963年出生於香港,從事漫畫創作三十多年,是華人世界享有盛譽的大師級漫畫家,國畫造詣深厚,深受金庸先生器重,其水彩作品曾入選1992年香港當代藝術雙年展,作品為香港藝術館收藏及私人所收藏。他告訴記者,“他壹直在嘗試把中國畫的意境帶到漫畫中。”他所畫的漫畫全是水墨工筆,最具代表的作品是《射雕英雄傳》,著重表達人物關系與故事的深層意境,以及會加入多些中國畫的元素,將這個家喻護曉的武俠巨著重新演繹。人物畫風方面很有三聯版金庸全集裏的插畫味道,而李誌清水墨插畫方面也是壹流的,其中有《李誌清作品集》等。其代表作品有《三國誌》、《孫子兵法》《射雕英雄傳》《笑傲江湖》 等。而金庸武俠小說日文版的插圖,也全部由李誌清所繪,頗受日本讀者的喜愛,他們認為畫中人物比日本漫畫人物更加英俊美麗,構圖更為細致及生動。在羊城書展武俠館最新展出的《古龍精品集(朗聲插畫本)》是李誌清的最新力作。對於新作,李誌清表示,“希望帶給讀者‘讀’‘賞’‘藏’三重享受。”李誌清為古龍6部作品包括《孤星傳》、《湘妃劍》等,插畫非常精美,其中楚留香、鐵中棠、方寶兒等人物栩栩如生,為古龍原著增色不少,成為武俠收藏愛好者的權威收藏本。談及與金庸、古龍等武俠小說巨匠的緣分,李誌清告訴記者:“上世紀50、60年代,香港武俠小說非常流行,到70年代,又是武俠電影風靡,那壹代的香港人,包括我自己都會有壹些武俠情結。”90年代,李誌清創作了《三國誌》、《孔子》等插畫作品,當時為金庸的壹部作品畫了壹幅封面,從此就深受金庸先生的青睞。 (本文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