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
成都青白江,曾是國家“一五”時期在西南建設的第一個工業區,1960年,因國家重大工業項目川化、成鋼而建區。近年來,因為中歐班列(成都)的開行、成都國際鐵路港建設和自貿區改革,讓青白江成功由老工業基地華麗轉身為“內陸亞歐門戶”,成為成都深度融入“一帶一路”,開展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 擔當歷史使命 老工業基地變身內陸泛歐泛亞開放高地 “過去我們一家人都在川化上班,這是很讓人驕傲的事情”,肖光甄說,“當時甚至青白江這個名字也不響亮,大家都叫這個地方為川化。因為川化實在太大,而青白江太小,下班時,伴隨著叮叮當當的自行車響,身穿灰白色工作服的川化職工魚貫而出,幾乎要塞滿整個城市”。 但2010年後,隨著國家產業政策的調整,四川化工開始衰落。2013年,《全國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規劃(2013-2022)》出臺,青白江位列全國120個老工業基地之中。 事實上,在青白江區之前,國際與國內的老工業基地轉型有諸多成功先例。如德國魯爾區,以及沈陽鐵西區等。但由於所處的發展階段、產業結構均不相同,因此青白江區需要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轉型路徑。 需要調整改造的不僅是這座城市,肖光甄的大兒子以及二女兒也被工廠告知:需要另謀生路。 “在川化和攀成鋼最艱難的日子裏,仿佛整個城市都陷入灰暗中”,肖光甄的大兒子說,“人們與這座城市一起,在等待機會”。 這樣的時間並沒經歷太久——2013年4月,第一輛蓉歐快鐵(後統一為:中歐班列)滿載貨物從青白江駛向波蘭羅茲,成為了連接中國西部內陸到歐洲腹地的新“亞歐大陸橋”,青白江不僅從內陸城市,變為向西開放的橋頭堡,由此也拉開了成都國際鐵路港建設的大幕,成為成都深度融入國家“一帶一路”的重要窗口。 2015年9月,“成都西部鐵路物流中心”正式更名為“成都國際鐵路港”。 2017年,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獲批,青白江鐵路港片區成為四川自貿試驗區三大片區之一。 按照國務院印發的《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成都青白江鐵路港片區將重點發展國際商品集散轉運、分撥展示、保稅物流倉儲、國際貨代、整車進口、特色金融等口岸服務業和信息服務、科技服務、會展服務等現代服務業,打造內陸地區聯通絲綢之路經濟帶的西向國際貿易大通道重要支點。 站在歷史新的高度上,成都提出了全面建成泛歐泛亞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國際門戶樞紐城市的目標。 而所謂“樞紐”,主要是指航空門戶樞紐和鐵路門戶樞紐。這賦予了青白江更高的歷史使命——其成功與否,不僅關系到地方經濟,也關系到成都市能否完成上述規劃目標。 而青白江還有更深遠的考慮。青白江區委主要領導認為,不能只把這條鐵路線搞成物流中心和物流通道。而是要借用港口的資源,依托物流把商貿做起來,讓更多企業落戶在這片土地上,“青白江建好鐵路門戶樞紐,讓青白江成為內陸泛歐泛亞開放的高地。” 發展產業經濟 港口優勢變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優勢 吸引得來,還要留得住——這是將通道經濟變為產業經濟的關鍵。 青白江能留住人,留住企業的吸引點在哪裏呢?經濟學者芮明傑在《產業經濟學》一書中講到,衰退產業的調整資本、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向高效企業轉移的過程,是資源存量的再配置。 具體到青白江,即是如何利用自身港口優勢,推動經濟的高質量發展。為此,青白江高度重視發揮規劃對城市建設發展的引領作用,以鐵路港建設為核心,高標準規劃建設了“一港三城六個特色小鎮”,即成都國際鐵路港,歐洲產業城、智慧產業城、鳳凰新城,城廂天府文化古鎮、蓉歐國際物流小鎮、七星島國際會議度假小鎮、福洪亞歐特色農產品小鎮、人和國際康養運動小鎮、彌牟文化旅遊小鎮。 其中以成都國際鐵路港為中心,規劃建設“一帶一路”產業園,打造“一帶一路”供應鏈上的開放型經濟高地。遠離城區規劃建設的歐洲產業城,歷經短短1年時間,一座現代化產業新城就拔地而起,且已引進華鼎國聯鋰電、天馬高端軸承等總投資206.95億元的龍頭企業9家,同時啟動建設面積52萬平方米標準化廠房建設,已建成4.4萬平方米,解決制約發展的空間問題,為適鐵適歐開放型經濟發展搭建起重要舞臺。 作為四川唯一被納入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規劃的區縣,青白江堅持在老工業片區搞“退二進三”,規劃建設了智慧產業城。完成了原川化、攀成鋼兩個核心區的空間布局和產業布局規劃,優化功能分區,科學推進老工業基地城市功能精細再造和產業結構深度調整。去年以來,實施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棚戶區改造,其中智慧產業城棚戶區改造居民3628戶、土地660余畝。一期已全部簽約,拆除房屋1900余戶,騰退土地400余畝;二期已提前簽約生效,12月底啟動房屋騰退,拆除工作正加快推進。同時高標準規劃建設教育衛生交通等公共配套和城市綠道等基礎設施,一舉摘掉“老工業區”舊帽子,城市價值大幅提升。 同時,在十三五以來,青白江區還瞄準國家戰略性產業發展方向,明確提出了工業發展“1210”戰略,即構建1個新型工業體系,打造先進材料和智能裝備兩大主導產業,重點推進高性能纖維及復合材料、新型金屬功能材料、新型能源材料、綠色建築材料(建築工業化部品部件)、3D打印材料(增材制造)、新能源裝置裝備、新型商用車、節能環保裝備、智能終端、大數據等10個細分領域。 目前,青白江擁有先進材料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4家,被列為成都市新材料企業23家,2017年實現產值119.6億元。新材料企業數量和產值在全市排名第一,規模優勢突出。先後獲批國家高性能纖維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國家新型工業化(綠色建材)產業示範基地、四川省新型工業化(節能建材)示範基地、成都(國家)綠色建材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等。 經濟與班列齊飛 鐵路樞紐帶動青白江全域發展 青白江的經濟,跟隨蓉歐快鐵不斷增長的班列數量一起快速發展。 經過五年來的運行,中歐班列(蓉歐快鐵)創下多項全國之最,開行總數連續兩年躍居國內中歐班列首位。其中2013年開行31列,2014年開行45列,2015年開行103列,2016年開行460列(占全國中歐班列開行總數1702列的26%,開行數量躍居國內中歐班列首位)。2017年,全年計劃開行成都國際班列1012列。今年6月28日,累計開行量率先達2000列。 而火車不僅拉動著豐富的貨物往返於中歐之間,也拉動了地方經濟的發展。首先表現在外貿進出口方面——2015年,青白江區全年進出口總額22.5億元;而到了2017年,進出口總額猛增到80億元。 隨著青白江國際鐵路港綜合交通樞紐功能和攬貨集散能力顯著增強,青白江的地方經濟也在突飛猛進。今年上半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增長9.7%,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增長12.8%,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32.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6%,實際利用外資增長25%,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9.5%。在復雜嚴峻的宏觀經濟形勢下,增速依然強勁。青白江已連續7年上榜“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並首次躋身“全國投資潛力百強區” 青白江國際鐵路港的建設,也使得青白江的知名度進一步提升。可以看到的是,近年來,外國公司、政要頻繁的來到青白江,2017年接待來訪600多批次1.2萬人。2018年接待來訪900多批次2萬人,其中外事接待130多批次。這不僅證明了這條鐵路線所帶來的巨大機遇,也開始將青白江的信息帶到更遠的地方,其中一個具體的表現是:青白江或“Qingbaijiang”在國內甚至世界其他國家的媒體中的出現頻率越來越高。 波蘭共和國官方網站(www.poland.gov.pl)在一篇報道中介紹了青白江的鐵路樞紐情況,稱這條鐵路線是聯接中國與歐洲之間的貨運線路,“一直往返於青白江與羅茲之間”。荷蘭日報今年11月也刊發文章,介紹荷蘭國家商品館在青白江開館的情況。 (本文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 --------------------------------- |